当前时间: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视频集锦太极研究太极史话会员风采下载专区关于我们
栏目导航
新闻搜索
热门点击
联系我们
  • 网址:www.sanyaosanbai.com
  • 邮箱:wu@tjla.cn
  • 电话:138 0527 2136
  •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西路239号 西湖花园公建A楼3楼东

  • 首页新闻中心广见博识  
     
    [转] 太极拳科学的练法
    来源:网络 点击数:8847次 更新时间:2013-1-20 20:15:12
    太极拳科学的练法

    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的架子

    太极拳的架子,严格的说来,与其他拳术相比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对于身法的要求上也没有十分的特别之处,但是对于腰部及脊椎的运用那是有着独到之处。其要求腰部要松塌,裆部撑圆,脊椎挺直保持重心的垂直,这样就极大的使得人体的中心下移,如同生根。从这里一点上可以看出,太极拳巧妙的运用了几何学和物理学。两臂的运动,在沉肩、坠肘的基础上,如同两根软鞭,围绕脊椎进行圆弧运动。圆弧运动的特点就是使其产生离心力和向心力,这样运用很小的力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


     

    二, 科学的劲力

    太极拳的劲力,不同于其他拳术的劲力。根据太极拳其拳理的要求,太极拳的劲力可分为:缠丝劲、螺旋劲、弹簧劲。“八法”之中包涵这些。从力学的角度可以分析,这几个劲是科学的。基本上是利用小的力通过离心或向心运动而赢得大的力矩。

    太极拳的缠丝劲力的产生是太极拳不间断的圆弧运动产生的。缠丝劲,不仅体现在两臂的运动上,而且体现在整个躯干上。每一举动,都含有缠丝劲。缠丝劲的运用,不同于其他劲路,它运用沾、连、粘、随,巧妙的运用圆弧将对手的劲力化掉,然后随即顺着对手的劲路发力。

    太极拳螺旋劲的产生是肢体内部自身的旋转运动产生的。螺旋劲 同样体现在身体的每个部位上,特别是腰部。腰部螺旋劲的培养对于太极拳的技击是特别重要的。螺旋劲是肢体内部的圆弧运动,产生的效果同样是离心力的效果。

    太极拳弹簧劲的产生是肢体在放松时首先内合,然后瞬间发放产生的。弹簧劲的产生就向弹簧的运用一样,先收后放,是太极拳的练习中最为难练的。

    太极拳内劲的具体的练习方法,必须在练好架势的基础上,充分的理解太极拳的拳理,科学的运用太极拳的招数,坚持持久的练习,才能把外形的东西转换为内在的东西。

    三, 科学的训练步骤

    对于太极拳的训练,恩师在世时,曾经讲过传授太极拳有一套的方法。并讲:此为太极拳祖师爷传拳时立下的规矩。练习太极拳必须按照祖师爷的传授方法进行练习,否则练习的效果不会明显。我们不妨对对太极拳的训练方法进行分析:

    1盘架

    盘架子,有叫练拳架,也叫练套路。一套拳术一般由无数个拳架子组成。每个拳架子都有自己的使用招数,有自己的独立性,又有相互的联系性,整个套路就是无数个招数的组合。所以说,练习好架子也是对招数的练习。太极拳的盘架子一般要求先慢后快,然后由快到慢,这样反复的进行练习,对于每个架式进行拆开练习,达到对每个架式都融会贯通,对于每个招数的运用达到随心所欲。太极拳的架子练习有以下几个步骤:

    (2)松静的练习。

    松静的练习是练习太极拳的基础。首先“静”讲的是要静下来,使大脑排除一切杂念,意识集中在练习拳术上来,一举动则要在意识的支配下运动,这就是太极拳练习时所讲的用意不用力的说法。“松”讲的是用意念支配四肢关节及肌肉群的放松,化掉原来的僵硬之力,使气血达到四梢。“松”的练习,要在大脑意识支配下有的放松,不是无意识的放松,是运化僵劲,灵活关节、肌肉群的运动,也是培养缠丝劲、弹簧劲的关键。太极拳所讲的“化僵为柔,练柔蓄刚”就是在“松”的练习的基础上练成的。

    (3)‘八法’的练习。

    法既是太极拳的骨干,太极拳每个门派都遵循八法。八法之中掤是基础,是关键。掤法:贯穿于太极拳的始终,贯穿于太极拳的每一个招式。掤法的产生是在人体关节放松外撑,拉动肌肉群产生的,是由里向外的一个劲,是一个无形于招数的劲,也是太极拳的实战接手常用的基础方法。捋法:是在掤住对手后借对手之力,顺劲捋带。挤法:是在掤住对方的手后,用手或臂将对手挤出。按法:是在掤住对方的手后,用自己的双手由里向外推出。采法:既拿法。是在捧住对方的手后,顺对方的劲将对方采住。列法:是在采住对方后,向左或右突然法力将对手列出去。肘法:肘法的运用很多,是近距离时,采住对方或被对方采住时运用。靠法:靠法的运用也是近距离时,捧住对方化掉对方的劲路进步利用肩、臂、臀、背进行靠打对方。

    “八法”贯穿于太极拳的每一个招数,而且不是孤立的,每一个的劲路都是随着对方的变数而变化。“八法”的的练习,首先进行单势的练习,然后两个或者几个劲路联系起来进行练习,久而久之就能熟能生巧。

    (5)“五行”的练习。

    “五行”的练习,不单单是对于步法的练习,而且是对于身法、手法的综合练习。“五行”之中“定”最为关键,“定”的练习也就是桩功的练习。一个练拳多年的拳师,与对手搭手后被对手轻轻一拨便飞了出去,这就是没有桩功的表现。“进”、“退”、“顾”、“盼”的练习都是在“定”的基础上进行的。进退顾盼步法的运用,是在手法的配合下进行,并不是孤立运用。太极拳拳架对于步法的要求十分的严格,避免重心的双重。始终保持着腿部重心的灵活性,保持者进退的灵活。与对手的搭手后,八法的运用必须在五行的配合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巧妙的发挥身体的整劲。

    (6)单式练习。

    一套太极拳是由无数个单势组合而成。对于每一个拳势的练习必须要融会贯通,首先要摆正架势,然后要顺其劲路,最后要掌握每个架势的功防含义。单势的练习,虽然干枯无味,但是对于太极拳系统的功法将是一个基础

    (7)组合练习

    太极拳的单势练习成熟后就可以进行组合练习。组合练习的原则是:使每个拳势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首位呼应,既前一个拳势的收势是后一个拳势的起势。这样练习就能达到连绵不断的效果。

    1带拳

    带拳是在练习完一套拳术后,有老师在前面,学生在后面进行带领练习。关键的是进一步的掌握整套拳的快慢节奏,调整拳术架势,身法的正斜步法的高低,手法的开合。通过老师的带拳,学生的架势才能规范。带拳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老师长期的带拳的情况 能逐步的完善太极拳的整套拳术的演练。

    2,拆招

    拆招主要讲的是拳术的具体运用。太极拳的招数可以说由无数个招数组成,每个招数既有着独立的用法也有着相互联系的用法。对于太极拳一个招数的应用,可以理解为无数个用法。这一点也说明了太极拳为什么出现众多门派的原因。太极拳拆招的练习,包括以下几种练法:首先为配套练习,然后为散推手练习,最后为技击练习

    3、内功的练习

    大凡练习武术的人都知道,内功的练习是提高技法得的关键,不论是哪个门派,内功的修炼虽然方法不同,但是都把内功的修炼作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所谓的:“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就是说的这个问题。太极拳有着独特的内功修炼方法,尤其对代脉的修炼,更体现了太极拳的阴阳学、经络学的结合。太极拳的练意、练气、练神、还虚的一套内功的练习方法是科学,是符合中医的养生学的。太极拳的练习中最后一个练法就是带功练拳,经过长期的带功练拳,功夫会大增,有一种万夫不挡之勇。

    综合以上提法,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和其他拳术的训练方法一样 也分着几个步骤,但是其训练的细节却有着独特的方法。这里没有讲太极拳门内的兵器的训练方法,可以直率的讲:“兵器的练法是在拳的练法的基础上,无非是把臂膀加长也 而融入了兵器的招数 。(李经梧言录)”。冷兵器时代的技击之术,对于现在高科技时代的今天来说确实无法比拟,所以练习太极拳时必须辨证的进行吸收其精华,排除其糟箔。



    一、
    辨证的了解太极拳的技击

    谈到太极拳的技击,人们不免想到了太极拳推手,太极拳的推手早期称谓打手、散手、葛手等。其技法含有:摔、拿、打、点、踢、蹬、踹、抓闭拿脉、分筋错骨等技法。解放后国家体委为了进一步的推广太极拳的健身运动,把传统的推手中的摔、拿、打等手法限制应用,并统一了名称为太极推手。今天讲的太极拳的技击从内容上应该为传统的技击之法。太极拳的技击同其他拳术一样,虽然有着独特之处,但是决不是万能的。每一个门派的技法虽然不同,但是技法的目的基本是相同的,那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太极拳的技法综合了各个门派的技法,并且创造了太极拳独有的技法。太极拳的技击讲究“粘连粘随,引进落空,不丢、不顶、不抗”的原则,“八法”的运用必须遵循这个原则。前面我讲了太极拳的技击的战略战术,那么我们如何认识太极拳的技击特点呢?我想结合自己练功的经验,把太极拳技击之法分为三点进行讲述:

    1科学的运用圆弧运动产生离心力和向心力

    太极拳的圆弧运动所产生离心力和向心力,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缠丝劲。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圆弧的运动形成的离心力虽然在太极拳运动中无具体的体现,但是就一个自行车的轮胎的运转可以明确的体现出,一个重大的力在圆弧的运动中,可化为一个很小的力,并沿着离心的切力线方向运动。以一个直面打来的拳为例,我可以用右手捧出,顺其力沿其力的运动方向化拨,对手则很容易的被化出。这就是离心力的运用。太极拳就是充分的利用离心力,以小的力量化解对手的巨大力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缠丝劲的运用。太极拳的打手歌:“捧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侵,任人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不拨千斤。”最后一句“四两拨千斤”那就是讲利用圆弧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化掉对手的千斤力。

    向心力的运动和离心力的运动相反,太极拳运动中利用合力的表现则就是利用向心力表现。举个小的例子:对手以直拳击我,我以右手捧之,左手顺其劲合之利用向心力将其拿住。向心力的运用简单的说就是太极拳合力的运用。

    2、 科学的运用肢体的旋转产生螺旋力

    肢体的内部旋转形成螺旋力,螺旋力如同螺丝旋转所产生的力,实际就是离心力和向心力的综合。螺旋力不但表现在上肢上,而且表现在下肢上腰部上。腿部的螺旋力在某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的强大。在技击上,腿法的运用不但表现在踢、弹、踹、蹬上,而且表现在腿部的拿、缠、扣、摆上,而这些方法贯穿了太极拳的螺旋劲力。腰部的螺旋力主宰着整个躯体,是十分关键。无论身体怎样运动,上身必须保持脊椎的上下垂直,也就是说身体的运动,首先要保持腰部垂直的螺旋运动。腰部的螺旋运动直接影响者两臂的圆弧运动,两臂的开、合、捧、捋等运动都要在腰部的螺旋运动的带动下进行。螺旋力的应用对太极拳的技击将增加无穷的力量。

    3科学的运用内收、内合的缠丝产生弹簧劲

    肢体的的内收、内合的内缠丝实际上是我们常讲的“蓄劲”,太极拳的弹簧劲是在先收回外劲,通过内合,然后瞬间发放。太极拳的弹簧劲是太极拳长期锻炼而形成的一种发放之力。弹簧劲的形成是在肌肉群放松的前提下,产生肢体的捧劲,再转换成内缠丝然后发放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在长期的锻炼的结果。而弹簧劲的运用绝不是一朝一夕所练成的。弹簧劲的运用是符合科学的,既先收力 然后在瞬间发力,其力量巨大。

    太极拳的技击之法运用,首先要掌握练习好太极拳的架子、劲力、配套推手,熟练的运用好每一个招数和劲路。只有长期的套路的练习,才能够练出功夫。有的人说;我不练习套路,上手就练习技击和推手,照样能实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辨证的分析,如果不按照太极拳的练习步骤练习,那么就象“沙滩上盖房子”,肯定是不结实的。如果没有太极拳的修为,那么上手就是较力,最后必然失败。反过来讲如果只练习套路而不练习推手和技击,同样是失败。

    太极拳的技击不是简单的拆招,技击过程中的招数是瞬间变化的,因此必须要灵活的运用太极拳的战略、战术。巧妙的利用太极拳的八法、五行、劲路。太极拳几百年的流传,到现在传统的技击之法丢失的太多了,比如:传统的技击讲究摔、拿、打、点、踢、蹬、踹、分筋错骨等技法。而现在的交手讲究的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交手限制各种手法的利用,这样长期下去不光是太极拳的技击,其他的技击也将衰落,那样势必走拳术变为健身操的后辙。

    太极拳具有的健身作用,通过近几百年的实践已经证明。生命在于运动,不论是太极拳,还是其它拳术,或其他的体育运动,只要不是极限运动,那么它就有健身的作用。

    太极拳的阴阳学说、经络学说、骨骼学,都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练习太极拳是否就能达到健身、驱病、长寿的目的呢?这里我还是辨证的讲以下。

    1、练习太极拳必须遵循太极拳的科学性,要遵循人体的骨骼结构。严格太极拳的训练步骤,尤其是对于拳架的练习,要特别的注意架势的准确性,比如:一个架势步法的高低,屈膝的角度,腰部的松塌程度,圆裆的要求等等。架势不准确,角度过大,或者腰部长期内挺,这样长期的重复一个动作就会造成软骨或腰脊的损伤,这样,不但不能健身而且还练出了病。现在好些人练成了“太极腿”,甚至有的人练成了“罗锅肩”。

    2练习太极拳要了解阴阳学说,要了解人体的经络学说 。在这一点上,看上去难以理解,实际上并非多难。太极拳的阴阳学说本来就是辨证,是立拳之本。世间万物都可以用阴阳学说进行解释。比如:太极拳的开、合,进、退,吐、纳,都是遵循阴阳的。掌握了太极拳的阴阳规律,在练拳的过程中就能很快的掌握太极拳招数变化规律。了解人体的经络走向,有助于意念运用,太极拳的运动实际上大脑意识的运动,太极拳运动中讲究“用意不用力”,意念支配者肢体的运动,肢体的运动又促进血液的运行。血液的健康的运行,输送着人体所须的营养,并排除垃圾和毒素。所以长期太极拳的锻炼,就能达到健身的目的。然而,太极拳意念的练习确不是容易的,就要在松静的基础上,慢慢的体会。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不容怀疑,长期的太极拳锻炼,不仅能治疗一些慢性病,比如:胃病、风湿病、腰酸腿疼、高血压等,而且通过长期的、科学的锻炼,尤其是长期的练习内功,将会增加人的各方面的肌体机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达到健康长寿



     太极牛整理转载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田老师太极对练口诀 下一篇:海底针学习笔记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田金龙太极拳研究中国武术中国武术段位制邯郸太极文化学院中国太极论坛江海太极拳养生网天龙太极拳俱乐部
    联系我们 | 给我留言 | 协会邮箱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 - 2014 苏ICP备19042321号-1
    邮件:wu@tjla.cn 电话:138 0527 2136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西路239号 西湖花园公建A楼3楼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