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视频集锦太极研究太极史话会员风采下载专区关于我们
栏目导航
新闻搜索
热门点击
联系我们
  • 网址:www.sanyaosanbai.com
  • 邮箱:wu@tjla.cn
  • 电话:138 0527 2136
  •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西路239号 西湖花园公建A楼3楼东

  • 首页新闻中心田金龙论文  
     
    太极拳空灵境界的证悟
    来源: 点击数:11905次 更新时间:2012-10-3
    太极拳“空灵境界”的证悟
    田金龙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扬州 225009)
     
    摘要:通过经验总结、现象描述与理论分析,探讨太极拳的空灵技术及其原理与方法。认为:从我方、对方、触点三方面分析空性是太极拳空灵技术的切入点,太极拳存在有限之空与无限之空两个技术体系。当身心默契空灵、弥合有限与无限的差别性时,才能真正的契合太极拳的空灵境界。
    关键词:太极拳;空灵;境界;证悟
     
        太极拳的空灵境界不是源自空无,不是那种百无所思、梦游仙境般的自我陶醉,而是认识到搏击中的空性,通过分析空性,使太极拳的引进落空的技术在空的层面上更加科学、具体,精致纯一。
     
    1 太极拳的空灵境界
     
    1.1太极拳空灵境界的技术特征
     
        当太极拳把“引进落空”作为技术主题时,其极致必然要引向空灵之境。默契空性,自由无碍,随意发放是太极拳空灵境界的技术特征。
    太极拳的空灵境界同时充满了美感和诗意,无论是发放的一方,还是被发放的一方,以及观众,都会被这样的技术境界所感染,享受到美学意境。
     
        到达空灵境界的太极拳大师,如果与一个中上等水平的人交手,可以随意发放,并能做到极度轻灵,身体的自由满足了心灵的追求。被发放的一方往往正如杨澄甫先生所描述的“如负重担,如捉风影,如踩浮萍,如脱弹丸”,[1]有一种镜花水月、如梦如幻的感觉,此时,胜负已不重要,神奇与惊叹在心中久久回味。不可思议的发放场景如腾空飞出、颓然倒地、双膝跪扑、轰然跌坐、凌空翻转、踉跄颠跳,更令观众倾倒,使其在一饱眼福之余,勾勒起精神世界的遐想。
     
        把搏击变得如此优雅,已经超出了武术的范畴。这样的技术显然不仅仅是防身自卫,而是超越自我的精神修炼。在与同行切磋时,以精湛的技艺折服对方,而不伤害对方;自卫时,迅速制服罪犯,而能轻重得当;当它转化至推手成为竞技的目标时,武术才能完全完成它的体育化转型。太极拳的空灵境界已不仅是武术技术的升华,更是武术精神的升华。
     
    1.2太极拳空灵境界的切入点
     
        王宗岳认为,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神明之境,它这样描述:“不偏不倚,或隐惑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2]显然,这是一种空灵境界。同时,他指出通向太极拳神明之境的方法是通过熟练招式,逐步懂得内在的劲力,再经过长期的磨练与默识揣摩,逐渐达到从心所欲的技术状态。
     
        不过,通向神明之境的道路充满坎坷,稍不留心,就会动作滞涩,犯双重之病,多年的刻苦训练全部白费。如果悟不透,可能走错路,就是毫厘之差,甚至谬之千里。开悟的难度太大了,在千百万的人当中,稍有技术的人也没有几个,更不要说有空灵境界了。一代人是这样,两代人也是这样,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看来,悟是靠不住的,我们需要理性的分析太极拳的空灵境界,掌握空灵的太极拳技术。
     
        要想把太极拳的空灵境界变成普遍的技术,关键是分析空性。通过分析空性,理解空灵的技术原理;通过默契空性,掌握空灵的技术方法;通过证悟空性,达到空灵的技术境界。对空性的分析,实现了太极拳空灵技术的原理之真、方法之善、境界之美,把太极拳的灵性推向了极致。
     
        如何分析空性?应从我方、对方、触点三方面人手。我方之空,称为我空(或己空)。对方之空,称为人空(或彼空)。触点之空,称为法空(或力空)。我空是自身的虚空(虚灵)状态,人空是对方的落空状态,法空是接触点上劲力与意识的控制力。我空、人空、法空,三空本是一体,其中任何一项的理解与掌握上有欠缺,都会影响到太极拳的空灵程度。
     
    2 太极拳的空性分析
     
    2.1身体的虚空(我空)
     
        虚空之体不仅仅是破坏对方的攻击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还能够使对方陷入迷惑状态,并且动作迟疑,不敢深入,甚至即刻处于空虚的状态,极致时可以使对方直接落空倒地。
     
        无限的空间与实有的幻化造就了富有灵性的虚空之体,争取空间、虚幻身形成为太极拳身体训练的目标。
     
        空间就是位移,其直接作用是化解对方的攻击力。太极拳需要的空间不是有限的退让,而是运化能力的无限的延伸,它要把有限的位移扩大成无限的虚空。假如仅仅是退让,在对方的深入追击或包围压迫下,位移就会到达极点,空间也会压缩到极点。化劲不能是一时应急的方法,必须通过有限的空间,获得连续的运化能力。
     
        螺旋运动把空间与力量转移融为一体,成为太极拳化解对方力量的最基本方法。“化劲的技巧是走法,意即使对方的劲力从自己身边走开。在动作方法上,通过全身的内收旋转,使对方的来力突然扑空并从身边滑落,其状态犹如缩小并旋转的气球。”[3]螺旋式的化劲方法没有边际,它可以使对方的攻击力不断地陷入空中并发生偏移,可以化解对方的两臂的合抱的攻击力,还能够化解多人同时在不同方向的攻击力。
     
        在身体放松的条件下,身形保持不变,通过呼吸与意念的配合,使身体的力量瞬间消失或漂移,可以使身形变得虚幻不实,更加空灵。与对方接触时,若隐若现,极具诱惑性与欺骗性,让对方产生捉摸不定的感觉,使对方不知不觉的陷入空虚状态中。在具体方法上,与杨式太极拳的“散”字诀异曲同工。“散的过程可以比喻为石头投入水中形成的波纹逐步散开。运用这种想象之功,可以把内气散发出去。”由此,进一步总结出杨式太极拳 “松、散、通、空”的内劲修炼方法,并认为这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4]
     
        虚空之体是空间与幻化的结合。为了保证动作质量,需要进一步的训练身体的放松、肌肉的绵软、动作的流畅。这是一个不断地精炼与纯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地由外向内探寻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千锤百炼,动作将更加精纯,细致入微,到达“运化于无形”的高级境界。
     
    2.2对方的落空(人空)
     
       落空本指对方的攻击扑空后下支撑的不稳定状态。落空时,脚下无跟,身体漂浮,重心极不稳定,此时攻击对方,只要很小的力量就可以收到很大的效果。落空时,身体漂浮程度与持续时间标志着太极拳技术水平的高低。
     
        传统太极拳把落空看成一个点,得到这个落空点,就叫“得机”。落空的基本原理是压缩的弹簧在撤去外力后,由于恢复力的作用向上弹起,从而离开支撑点的固定。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弹力系统,根据这个原理,太极拳的引进落空的方法就是先按压对方,在对方出现反抗力时,再撤去压力,使对方向前、向上冲出,从而失去下支撑的稳定性,太极拳称之为“拔根”。[5]
     
        与拔根相反,对方身体的回落也会出现落空。在对方身体回落时,如果我方加快沉降的速度,对方也会因为意外情况的出现,追赶不及而发生“软腿”现象,严重时可以直接跪地。由于失重而打软腿的事情,如下楼梯、坐电梯、乘轮船、坐飞机等等,生活中经常发生。运用失重原理,太极拳研究出“断根”的技术。武式太极拳擅长此技,武禹襄的方法是“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6]
     
        拔根向上,断根向下,一上一下,一起一落,竟将对方置于如此危险状态中,由此太极拳研究出“起势”的招式,并将此精神贯彻在所有的动作之中。经过训练,在身体的敏感度提高后,拔根时压迫对方的力量会越来越小,对方的拔起的程度却越来越大;断根时身体沉降的速度越来越快,动作幅度越来越小,对方跌落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由此,动作越来越轻灵,技术也会越来越空灵。
     
        尽管拔根与断根是太极拳中普遍使用的技术,也容易学习与掌握,但是,它们有一个弱点,就是对方稍加训练,就很容易破解。因为拔根与断根的落空都是极端的空,是一个点上的空,这样的空当然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为了争夺这个空点,双方纠缠在一起,甚至不得不下重手。太极拳本来是要轻灵,就是因为得不到机会,却走上了强使蛮力,竟然在竞技场上成为普遍的技术,甚或名之曰“竞技推手”,由此,太极拳也遭到人们的质疑。[7]
     
        要突破落空的有限性,就不仅要考察重心的上升与回落,还要考察重心非起非落时,我们认为是最稳定的状态。有的时候我们把对方想象成很强大,以为扳倒对方很困难,其实,我们转换一下思路,不难发现,对方要想站稳脚跟倒是很困难的。地球的引力是永恒的,人们要想站立,首先要对抗地心引力。我们时刻都在努力之中,因此,空才是永久的,稳定是短暂的。现在,要把短暂的落空状态变成永久的空的状态,就是要让对方放弃努力,自陷空地。
     
        当对方的注意力转移到进攻、对抗、追逐等,即离开自己时,对方就已经很脆弱,根本就不堪一击。假如一人闭着眼睛站在那里,不知对方从何处进攻,这样的人被摔倒是很容易的。同样,对方的注意力转移后,尤其处于迷茫状态时,不仅自身空虚,而且容易被对方借力,更容易倒地。大成拳的创始人王乡斋先生看得很清楚,他说:“见虚不击击实处,要知实处正是虚”。[8]可惜,绝大多数情况下,对方的稳定都是我方的帮助,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好,让对方有力可依,有力可借。所以,对方虽陷险地,我们却更空虚。要知道,空不会远离我们,只是我们被假象迷惑,未认识它。只要我们识破假象,对方当下即空。
     
    2.3劲力的透空(法空)
     
       对抗是双方的活动,孤立地分析出的空性,离实际还有一定的距离。只有把对方与我方融为一体,在一个整体中思考,空性的分析才更加彻底。要使人、我的空性淋漓尽致的发挥,显然要有一定的方法。方法的实质、方法的内容需要我们进一步讨论。
     
       将对方与我方融为一体的东西是什么?可感触的是力量,不可感触而起主宰作用的是意识。意识控制下的力量在太极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意识引导、追求内劲、通向空灵成为太极拳的主旋律,我们对于人、我空性的分析是铺垫,唯有透过法空,人、我之空才有意义。
     
       力量渗透到对方体内,力点在对方的体内自由的转移,理解对方,了如指掌,既是对对方的充分的认识,也是对自己的充分的认识。力量的大小、传递的深度、影响的程度,构成用力的尺度。所谓法空就是用力的尺度所产生的空灵程度。太极拳给出的方法是沾、粘、连、随,从法空的角度来看,也就是用力尺度的问题。沾、粘、连、随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也是有标准的。从接触点到对方的脚下就是用力的深度,随着对方体重、身高、架式、技术程度的不同,调整力的大小,总之,要让力量传递到那个深度。超过,就是对顶;不足,就是丢开。可见,不仅沾、粘有标准,丢、顶也有标准。
     
        不仅力量传递深度要精准,力量传递速度的快慢也决定着空灵的程度。动作僵硬、劲力滞涩是大忌,“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9]沾、粘劲在深度的基础上又有了第2个标准,即轻灵的标准。太极拳有 “刺皮不刺骨”一说,这个不仅是经验,而且是对内有精义的思考。如此轻灵的力量,还要传递对方脚下的深度,似乎是矛盾的,但太极拳师依然有方法实现它。
     
        杨式太极拳的钩锉劲或刀锯劲可以达到这个要求。[10]手臂挂搭在对方身上,轻轻引导,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困境。这个结果已有对方莫名其妙的配合,是对方自陷困境,而不是我方的强求。更有“敷、盖、对、吞”,其技术核心是敷。“敷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为何动不了?因为敷的力量能使对方产生探寻心理,对方在不知所为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妄动,其实已经被我方调动了。就连武禹襄自己也深叹“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全知。”[11]其气即意,乃意识控制的方法,是意识、力量的完美结合。
     
        控制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自我的训练,要把动作、意识、力量、呼吸等融为一体,才能在动作之中发挥意识的渗透与引导的力量,抽丝劲就是这种方法训练的结果。当抽丝劲成为太极拳的基本劲法的时候,空灵就不再是理论,而是具体的方法。这是理性深入思考后给出的简单的方法,它看似平淡无奇,却蕴意深厚,如果不经过一番大彻大悟,也不会有如此的平实。简单的背后,我们更要知道它的丰富内涵以及需付出的艰辛努力。
     
    3 太极拳空灵境界的证悟
     
    3.1默契空灵
     
        通过分析空性,可以看出太极拳的空灵境界是客观的,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它时刻都存在着,只要我们在某一刹那条件吻合,就会出现空灵,如有神助。假如我们不分析空性,那一刹那就会变得非常神奇,成为不可捉摸的神秘体验。正是由于这种神秘体验,人们才对现实中的技术感到不满,向往、追求太极拳的空灵境界。也是由于缺少对空性的分析,太极拳的空灵境界似乎成为高不可攀、无人可及的的顶峰,而不是普遍的技术,甚或怀疑拳论。这种矛盾的心态也反应在《太极拳论》中,一方面描述武术的空灵境界,一方面感叹“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事实。
     
        我们可以短时体验空灵境界,但难以终生难以求得。在我们分析过太极拳的空性后,是否就能够让空灵境界稳定持久?空性分析肯定有一定作用,但这种幻灭性依然会存在,因为幻灭的特性并不附属于空性,它的存在另有原因。
     
        空性可以让对方落空,然而,空性的稳定与持久依赖于身心的灵动。确切的说,空灵是空性加上灵动。灵动是身心的准备状态,它可以让空性淋漓尽致的发挥。
     
        灵动的训练方法就是净化身心,让身心变得安静、柔顺,以提高适应力。内心寂静、身体放松、意念专一、劲力透达已经成为太极拳的基本要求,甚至有人把它看成是太极拳空性的一部分,这也未尝不可。一旦失去灵动,空性就不能发挥作用,只好强使蛮力,空灵消失了,太极拳也消失了。
     
        从体育训练的角度看,我们往往会把动作的自动化看成是空灵。自动化是动作的准确性与灵敏度的提高,相当于太极拳中由招式到懂劲的阶段。这个阶段动作熟练准确,但要不断地寻找机会,这正是普通习练者的技术表现。要想进入神明之境,进入无招无式、处处得机、随意发放的境界,就要摆脱招式的限制,放弃固有模式,让身心默契空灵,才能不被外界现象迷惑,真正由自己做主宰,自由自在。
     
    3.2通向无限
     
        回顾空性不难发现,在人、我、法三方面都存在着有限之空与无限之空,由此出现了2个技术体系。有限之空的共性是点上的空,优点是技法简单,容易掌握,极致之时也是极度空灵,如有神助;缺点是需要创造机会,如果不能得机、得势,就会陷入纠缠之中,严重时,如蛮牛对顶,根本见不到空灵。无限之空的共性是整体的空,优点是处处得机,充满灵性;缺点是如果技术不成熟,就会松软疲沓,貌似灵活,不见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也出现了两种观点,一派以有限之空为技术体系,另一派以无限之空为技术体系。有限之空的技术从招式人手,往往滞留在招式上,以为熟练招式即可得到空灵;无限之空的技术从松静人手,也会迷恋于松静,以为松静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空灵。事实证明这2种方法都得不到彻底的空灵。有限之空与无限之空本来都是空性的展露,并不对立,假如执着一端,人为地造成对立,反而束缚了自己。无论从招式入手还是从松静入手,都要认真的分析空性,才能入招式而出招式,入松静而出松静,不为一法束缚,也不舍弃一法,于简单中见空性,于空性中显质朴,弥合有限与无限的差别,契合太极拳的空灵境界。
     
        李小龙先生“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12]的武学思想或可对此总结。
     
    4 结论
     
        从我方、对方、触点三方面入手分析空性是太极拳空灵技术的切入点。我方的虚空之体有走转之空与当体即空,走转之空的方法是收束、旋转,当体即空的方法是变幻身形。对方的落空有极限之空与当下即空,极限之空的方法是拔根与断根,当下即空的方法则要透过稳定的假象发现永恒的真空。触点上的法空是动作、意识、力量、呼吸等融为一体时训练出的具有渗透与引导作用的控制力。
     
        太极拳存在有限之空与无限之空2个技术体系,由此发展出招式入手与松静入手2种学习方法。心静体松的身心准备状态可以更好的默契空灵,而弥合有限与无限的差别性,才能真正的契合太极拳的空灵境界。
     
     


    [1] 杨澄甫.论太极推手,见赵斌等.杨氏太极拳真传[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5
    [2] 王宗岳.太极拳论, 见沈寿校.太极拳谱[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24
    [3] 田金龙.太极推手入门与提高[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5
    [4] 汪永泉讲授.杨式太极拳述真[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3
    [5] 田金龙.太极拳“根”的技术之研究[J]. 上海: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4
    [6] 武禹襄.十三势说略, 见沈寿校.太极拳谱[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49
    [7] 沈寿.太极拳论谭[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58
    [8] 王芗斋.大成拳论, 见薄家骢.大成拳探秘[M]. 北京:文津出版社,1990:189
    [9] 武禹襄.十三势行功要解, 见沈寿校.太极拳谱[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41
    [10]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杨式太极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
    [11] 武禹襄.四字密诀, 见沈寿校.太极拳谱[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53
    [12] 杨祥泉.中国武术思想史纲要[M]. 台北:逸文武术文化有限公司,2010:261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黄康辉老师来扬交流 下一篇:武术宗师田永庚一百周年祭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田金龙太极拳研究中国武术中国武术段位制邯郸太极文化学院中国太极论坛江海太极拳养生网天龙太极拳俱乐部
    联系我们 | 给我留言 | 协会邮箱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 - 2014 苏ICP备19042321号-1
    邮件:wu@tjla.cn 电话:138 0527 2136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西路239号 西湖花园公建A楼3楼东